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居于统领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形成了新时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方略。
一、用更加健全的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1.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不懈奋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进行了广泛的民主实践,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纪元。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越来越健全,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必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各方面治理活动和工作上来,体现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第二,国家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体制机制,保证人民依照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三,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第四,国家制定实施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必须体现人民意志、尊重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第五,国家各方面事业和各方面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经过长期艰辛探索,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任何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或者相互取代的主张和做法,都不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性质、核心理念和实践要求。二是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当前的重点任务,就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是关系全局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革命。三是必须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3.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要通过制度体系的建设来落实落地。我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样一套制度安排,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
4.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遵循“六个坚持”和“六个防止”的基本要求。一是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二是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切实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三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防止出现党争纷沓、相互倾轧的现象;四是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防止出现民族隔阂、民族冲突的现象;五是要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切实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六是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和原则,切实防止出现相互掣肘、内耗严重的现象。
二、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特色、鲜明亮点和显著优势。实行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求在治国理政时在人民内部各方面进行广泛协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1.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有形式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协商民主贯穿于人民政协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近年来,中共中央印发《足球彩票_竞彩足球-现金网重点推荐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办、国办印发《足球彩票_竞彩足球-现金网重点推荐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足球彩票_竞彩足球-现金网重点推荐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足球彩票_竞彩足球-现金网重点推荐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基本建成。
2.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独特优势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安排,其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二是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有利于化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四是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五是有利于发挥我国政治制度优越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推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毛泽东同志说过,“国家各方面的关系都要协商”,我们政府“可以叫它是个商量政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应该是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级的。”必须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要继续加强政党协商,积极开展人大协商,扎实推进政府协商,规范完善政协协商,认真做好人民团体协商,稳步推进基层协商,探索开展社会组织协商。通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吸纳各党派团体、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广泛参与协商,广泛接受批评和监督,充分反映各方面意见建议,可以广泛达成决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最大限度地得到实现,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三、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以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专题部署,提出了未来法治建设的任务书和路线图,推动法治建设驶入快车道,法治中国迎来了崭新的前景。
1.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正确的法治道路书上抄不来,别人送不来,只能靠自己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走好这条路,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抄照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方向,毫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有效抵御“西方宪政”“三权分立”“司法独立”“多党政治”等法治西化思潮,保证全面依法治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阔步前进。
2.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要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二要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三要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四要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五要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3.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党的十九大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明确要求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党的十九大对法治建设具体部署了五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二是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三是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四是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五是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四、加强党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领导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
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就是要保证党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要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每年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
2.加强和完善党对协商民主建设的领导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握正确方向,不能因为搞协商民主就削弱党的领导和权威、放弃党的领导责任。要把协商民主纳入各级党委工作部署和议事日程,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确保各项协商活动有组织地开展、有步骤地实施、有计划地进行。
各级党委要健全抓落实机制,建立健全提案、会议、座谈、论证、听证、公示、评估、咨询、网络等多种协商方式,不断提高协商民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中央作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重大决策,是加强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统一领导的一项重大举措。
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法治建设真正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
正确认识把握党和法的关系。“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其目的是要否定、取消党的领导。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每个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